鼎点娱乐
你的位置:鼎点娱乐 > 关于鼎点娱乐 > 谋改革启新程 · 智见改革②|钱诚: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谋改革启新程 · 智见改革②|钱诚: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4-07-01 21:10    点击次数:162

■钱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关键时期。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实现劳有所用、劳有所得。

01 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提升国民人力资本水平

加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更普惠的教育、培训、医疗、社会保障和流动机会,为广大劳动者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致富本领,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

一是加快提升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加大基础教育投入,通过增加儿童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儿童的早期营养和教育公共投入,缩小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使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获得优质且可负担的提升人力资本的平等机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健康人力资本。强化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医保利用率和实际补偿比。在医保报销比例、自付水平等方面,探索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制度设计,降低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灵活参保、异地参保等措施,尽快将更多人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定期调整机制。

二是加大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全社会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支持技工教育特色发展,积极发挥与产业行业企业融通发展的优势,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实训。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使技能培训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全过程。强化数字技能等新一代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大规模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重点群体的专项培训。扎实推进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和职业标准开发机制,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三是畅通劳动力流动,提升人力资本匹配效率。破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推进平等就业,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使劳动者在就业地平等享受教育、住房、医疗、文化、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平等就业综合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消除性别、户籍、身份等各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提升人力资本匹配效率,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02 推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工作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就业促增收,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扩大居民共同富裕的机会和能力。

一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财政、货币、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更好实现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匹配、劳动者技能与实体经济发展联动,健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劳动力协同适配机制。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支持体系,持续释放政策促就业的红利。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扩岗政策支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支持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二是挖掘产业就业潜力,开创就业新增长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扩大服务业就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大规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举办创业大赛、展示交流等推进活动,推动“双创”工作走深走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三是进一步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做到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培训同向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基本稳定。扎实做好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工作,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返乡创业、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劳务协作“四轮驱动”,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稳住务工规模和收入水平。加强困难群体援助帮扶,构建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发现、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推进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四是优化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街道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合理配置公共服务机构人员,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缩小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构建多元供给格局,健全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加快培养龙头企业、领军人才,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

03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为推动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一是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二是推动重点群体增收。以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基层和一线职工等重点群体,分类设计扶持政策,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三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重点面向低收入群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税制改革,从流转税为主导转向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混合型框架,加大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转移支付,通过再分配调节实现“提低”和“扩中”。

四是巩固中等收入群体存量。防范中等收入群体或脆弱中等收入群体因受到失业、家庭变故、工作变动、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而滑落为低收入群体。持续强化兜底保障,编密织牢“社会安全网”,降低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与生产经营风险。着力改善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减税降费、资金补贴等财税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上一篇: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融媒一线:现代生活,最离不开的是它
下一篇:【#美国百万粉丝大V涉证券欺诈被起诉#】当地时间6月28日星期五,曾

友情链接: